
資訊中心
?讓數據說話,數據治理“有章可循”
試想下,如果沒有好的數據治理方案,整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 ?數據質量差、難以使用、數據不完整、容易受網絡安全威脅……最終導致企業及組織機構無法正常使用數據。換句話來說,沒有數據治理,就沒有數據存在的意義。
問題是,什么是數據治理?
DGI(國際數據治理研究所)給出的定義是,數據治理是通過一系列相關的過程來行駛決策權和職責分工的系統,而這個過程一個模型,包括了五大要素,即:誰(Who)、在什么時間(When)、什么情況(Where)下,用什么方法(How),采取什么行動(What)。而DAMA(國際數據管理協會)則認為,數據治理是對數據資產行使權力和控制的一系列行為。
說白了,數據治理是多維度、全流程的一整套管理行為,重點包括組織、制度、流程、工具等幾個重要環節,主要目的是幫助用戶實現數據價值轉換。
近幾年,隨著數據管理意識的不斷提升,企業對數據治理方案及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攀升。有專業研究機構表示,全球數據治理市場將從2020年的21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57億美元,復合增長率為22%。其中,數據量的快速增長、監管和合規要求的增加,以及業務協作需求推進等因素,是推動數據治理市場高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。另外,DevOps在軟件開發中的應用增加,也與數據治理產生了強關聯性。
數據顯示,全世界各個國家的政府機構都出臺了與數據相關的隱私保護法規,為了確保企業數據得到妥善保存、正確使用,擁有合理、妥善的數據治理方案就變得越發重要。
那么,企業如何遵循最佳實踐經驗,構建出一個更適合業務需求的數據治理方案?
首先,要識別關鍵數據元素,并將數據視為戰略資源。對于企業來說,并不是所有的數據都同等重要,卓越的數據治理策略,首先要了解哪些數據對業務有幫助。而這些關鍵數據有時候會涉及幾十到數百個系統和應用程序。并且,通過大量最佳實踐來看,企業的主觀能動性是數據治理成敗與否的關鍵。另外,不能做“事后諸葛亮”,要想辦法將原始數據轉化為對生產有幫助的結果數據。
其次,要建立包含數據全生命周期的策略。全面的數據治理策略不只存在于單個時間節點,還包括源數據創建、清理、更新、存儲、分析、傳輸、備份、刪除等等。在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每個環節都有潛在的接觸點,需要在各個階段都要進行有效管控。比如:確定誰是數據的所有者,以及什么系統或個人可以在數據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更改數據。期間,企業可以進行審計跟蹤,以確保數據的完整性。
其三 ,讓業務人員參與到數據治理流程中。通常,業務人員是數據治理后的最大受益者,好的數據治理方案可以讓業務人員獲得高質量的可用數據。所以,讓業務人員參與到整個數據治療的全過程,并發表自己的意見,就變得非常重要。
其四,要重視主數據管理。數據治理和主數據管理,看上去意思差不多,核心內容都是數據,但其實二者是有區別的。數據治理應該包含主數據管理,好的數據治理應該為企業提供具有指導意義的業務數據;而有效的主數據管理,可以讓數據治理更準確,更具一致性體驗。所以,數據治理和主數據管理應該是兩個有交叉關系的業務部門,需要密切溝通和相互協作。
其五,數據治理,治理的不僅僅是數據,而是要對信息進行分類。數據治理及數據治理解決方案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,即通過數據與數據之間的各種關聯關系,找到有價值的信息。比如:通過財務記錄、病人記錄、員工記錄等等,我們可以得出,最近企業運營情況如何,病人得了什么病,員工的工作狀態如何等等。再比如,如果我們只是對數據進行分類,而沒有對信息進行處理,系統就會出現數以萬計的誤報,出現重復警報、超負荷的網絡流量沖擊等等狀況。
其六,不要過度地限制數據的使用。鑒于信息資源的重要性和安全性,很多IT高管會嚴格限制數據的使用,這對于處于高位競爭的業務部門來說,顯然會帶來不利影響。
總結而言,數據治理的目的是確保信息的準確性,為決策提供有效依據,這也是我們常說的——要讓數據來說話。而在實現這一目標之前,我們要先建立一個全面集成的數據管理平臺,即把數據聚集在一個平臺上,再均衡各個部門的需求,讓數據變得可訪問、更準備、更完整,以及更可視化。(李代麗)
鏈接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6985419565643711015/?channel=&source=search_tab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免責聲明:本文轉載自網絡,所發內容不代表本網站立場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
- 上一篇: ?數據治理:數據倉庫的數據質量如何管理?
- 下一篇: ?怎樣考核數據治理?(含指標庫)